
> 一葉知春 |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| 2025-04-02 |
> 品質自信,榮譽加冕!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| 2024-12-07 |
> 一年一歲一典藏!張天福·「十二生肖 | 2024-12-03 |
> 天地開泰,舉國同慶!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| 2024-09-30 |
茶界泰斗 || 張天福如茶人生(十一)協和大學試驗場
1932年春天,還差幾個月,張天福就要從金陵大學畢業了。
這時,他收到了福建協和大學校長林景潤的信。信上說,協和大學計劃辦一個農學院,希望張天福畢業后,能回母校工作。
張天福收到老校長的信,內心無比激動。
林景潤是個愛惜人才的教育家,他很關心每一個從協和大學畢業出去的優秀學生。他認為協和大學學生,要成為暗世的照光、濁流的清源、防腐的鹽素,這是現代的近切需要,亦是受高等教育者責無旁貸的使命。
張天福是個非常熱愛家鄉的青年。他知道福建在全國還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,但同時又是一個農林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,特別是福建的紅茶,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。他想通過自己學過的知識,能為家鄉茶葉的發展貢獻力量。
1932年夏天,金陵大學畢業的張天福回到福建。
“林校長,我回來了!”張天福到母校報到。
“農學院的創辦,在計劃中。”林景潤對他說,“你先在生物系呆一段時間,當助教。將來,要辦一個農學院,現在一邊幫助生物系教學,一邊籌辦一個農場,為辦農學院做準備工作。”
“校長,我的志向是搞茶業呀!”
“它與茶業不會矛盾,每周你只要安排三個半天時間,到生物系實驗室去協助工作,其他時間,就可以去好好研究茶業。”
“謝謝,謝謝......”張天福對林校長周到的安排,相當滿意。
很久以前,張天福就把茶業作為事業,把它視為報效國家、造福社會的強烈追求。
嘔心瀝血為協和大學的發展而忘我工作的林景潤,終于得到了福建省政策的支持,增設了農學、經濟學、農業經濟學專業,并在魁岐閩江岸邊劃出六七十畝土地,供協和大學開辦農業試驗場。
張天福是個人才,林校長沒有看錯,便委以重任,派他當了農業試驗場的場長。
好不容易為張天福提供了用武之地的機會,他很快從附近的農村,招收了一批農工,根據自己精心繪出的藍圖,開出了果園、菜園,種植了各種作物,管理得井井有條。課堂上講過的一些內容,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在試驗場里實習——如此理論聯系實際的做法,林校長對他稱贊不已。
張天福在協和大學,第一個月就領到了50塊大洋的工資。他想應該留給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長輩——感謝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。
“你留著吧!我們不缺錢用。”做母親的最理解兒子,“自己有了錢,要買的東西多哩!”
“媽,我早就想買一架‘柯達’照相機......”
“要多少錢?”
“58塊大洋。”張天福終于說出口了。
做父母的了解自己的兒子,不會擺“風光”耍闊,相信對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有好處,于是又取出8個光洋,讓張天福買下了這件花了第一個月工資的“紀念品”。
學校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“桃花源”,社會動蕩、外敵入侵、民不聊生,沖擊著心懷祖國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張天福,哪能埋頭書齋,做個自我欣賞的學者?
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下,1933年11月20日,在福州發動了震驚中外的“福建事變”。
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,協和大學校園并不平靜。
當天上午9時,福州公共體育場(今五一廣場)召開“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”,張天福及絕大部分劇憂國憂民的教師和學生,走出校園,集隊前往參加。
張天福在舉著橫幅標誤的隊伍前頭......張天福帶著柯達照相機,攝下了不少珍貴的鏡頭。
“福建事變”雖然只是曇花一現,但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華僑華人中的影響,極其深遠。協和大學校園一復“平靜”如初的景象,但張天福的心并沒有平靜,要求抗日何罪之有?